010-67182787

联系我们

——

服务案例

——

邮 箱:18831603963@163.com

   

北京总部:13801163347    上海分部:13910209793        

  

网 址:http://www.jinnuohengtech.com

 

总 部: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88号SOHO现代城D座1711室

分 部:上海市徐汇区云锦路500号绿地汇A座2202室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info.title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InfrastructureInvestmentBank,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北京,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截至2019年7月13日,亚投行有100个成员国。
2020-03-07 23:13
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特色工艺生产线建设项目
$!info.title
积塔半导体特色工艺生产线项目位于上海临港装备产业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59亿元,目标是建设月产能6万片的8英寸生产线和5万片12英寸特色工艺生产线。产品重点面向工控、汽车、电力、能源等领域,将显著提升中国功率器件(IGBT)、电源管理、传感器等芯片的核心竞争力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建设一条8英寸0.11um60000片的生产线;建设一条12英寸65nm3,000片先进模拟电路先导生产线;建设一条6英寸5000片SiC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先导生产线。项目内容:UPS设备的供货以及质保服务。项目规模:15台800KVA高频塔式机、1台400KVA高频塔式机、12V202AH蓄电池1800节、12V84AH蓄电池136节。
2020-03-07 23:19
嘉旭福美大数据产业园区项目
$!info.title
数据中心均采用独栋设计形式,共5座,单栋机柜容量2000台左右,一层展示大厅、办公区域、柴发机组等二、三、四层均为机房,数据中心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智慧城市、科学计算、模拟仿真、数据灾备。需满足国内A级标准(T3+)符合:GB50174-2017,设计满载PUE:1.3。项目内容:UPS设备的供货以及质保服务。项目规模:24台400KVA高频塔式机、4台500KVA高频塔式机。
2020-03-07 23:16
中国电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产业基地项目
$!info.title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 2002 年 6 月,是中国电子华大科技有限公司(00085.HKSE) 的全资子公司,是中国知名的智能卡和安全芯片及其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   华大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金融支付、政府公共事业、身份识别、电信与移动支付等领域,业务遍及海内外。近年来,华大电子基于市场和行业发展,积极开拓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将多年积累的安全技术应用到物联网安全芯片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中,面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电网、智能制造等物联网领域,推出了一系列物联网安全产品,以满足市场和行业的需要。   项目内容:提供机房整体化解决方案、设备、工程及维护等。   项目规模:机房整体面积 300 平米,包括各专业:装饰装修系统 300 平米;38 台服务器机柜;两套封闭冷通道;1 台强电 ATS 输入柜;1 台 UPS 输入输出柜;1 台动力配电柜;3 台 60KVA 的 UPS;3 组铅酸蓄电池;1 台 40KW 上送风精密空调;2 台强电列头柜;4 台列间空调;1 套综合布线系统;1 套动环监控系统;1 套 KVM 管理系统;1 套有管网气体消防系统。
2020-03-07 23:26
中国银联机房系统扩容项目
$!info.title
中国银联(ChinaUnionPay)成立于2002年3月,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总部设于上海。  本项目机房总体面积约560平米,整个项目分为几部分,一部分为主机房(6#、7#机房),一部分为电源室,一部分为辅助区。  工程内容:机房基础设施的供货、安装及维保服务。  项目规模:提供2套200KVAUPS高频塔式机;2套400KVAUPS高频塔式机;配套蓄电池
2020-03-07 23:24
凉水河景观绿道弱电工程项目
$!info.title
凉水河是隔开亦庄和马驹桥的一道天然屏障,改善凉水河沿岸的环境也能惠及马驹桥人民。亦庄新城滨河公园二期全长13.7公里,绿化面积共计1925432平方米。二期项目分为凉水河、通惠排干渠、蓄滞洪区三部分,从三个方向包围亦庄开发区。项目内容:弱电系统—网络传输系统、视频监控、一键呼救、机房、景区广播、其他。项目规模:网络传输系统接入交换机272台;视频监控系统摄像头259台;防火监控系统8套;可视对讲系统;57台室内外机柜;机房150平米;大屏系统1套;景区广播555个末端广播设备。
2020-03-07 23:28

版权所有:北京金诺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38310号-1   下载中心

>
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10个数据中心集群投资潜力指数分析
 █ 项目背景

  为配合“东数西算”工程顺利实施,加快构建全国算力枢纽体系,2021 年 5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四部委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2022 年,8 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 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全面启动,未来五年数据中心机架数据量将实现翻倍增长。

  由于各地发展基础不同,数据中心集群未来的发展规模、质量、效率等也将存在差异,为科学参与“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和项目投资、实现数据中心行业高质量发展,本报告特围绕数据中心集群投资潜力开展研究,建立各数据中心集群投资潜力指数,并进行持续跟踪分析。

 



  

数据中心集群投资潜力评价体系

 

 

  █ 总体情况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张家口集群的投资潜力指数处于全国地位。天府集群、重庆集群和韶关集群投资潜力较强。庆阳集群和贵安集群在投资规模、项目数量等方面尚有差距,数据中心集群投资潜力需要科学统筹。具体投资潜力指数详见表。

 

  在投资规模方面,张家口集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和韶关集群位列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前三。上述集群加强资金项目投入,推动理念创新、技术革新、工作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集群。

 

  在项目数量方面,张家口集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和天府集群位列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前三。上述集群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地区产业转移、引进高端项目,产业提质增效效果明显。

 

  在发展速度方面,芜湖集群、庆阳集群和重庆集群位列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前三。上述集群结合优势条件大力发展数字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所在区域经济发展。

 

  在基础设施方面,张家口集群、和林格尔集群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位列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前三。上述集群超前部署 5G、千兆宽带等数字基础设施,推进应用服务普及完善,构建集群数字化发展的优势基础环境。

 

  在业务需求方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重庆集群和天府集群位列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前三。上述集群具备充足能源供给能力、优越数字经济基础、用户需求量大,促进数据中心相关业务快速发展。

 

 



  

数据中心集群投资潜力指数

 

 

  █ 投资发展建议

  (1)引导投资差异化

  围绕“东数西算”战略部署,引导投资差异化。一是加大枢纽节点范围内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大型、超大型的数据中心投资。二是充分考虑东部沿海地区对于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土地、财税、能耗指标等会进一步收紧的情况,探索边缘数据中心投资机会。三是加大资金对西部地区发展制约因素的支持力度,强化数据中心间的直连网络、数据中心运维人才引育等投资。

 

  (2)丰富融资手段

  数据中心产业的高度资本密集特性使得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建构其基础设施和核心设备,主要融资模式有银行信贷、融资租赁、定向增发以及 REITs 等资产证券化模式。其中, REITs是数据中心未来最主要的融资发展趋势,有助于数据中心成熟资产快速变现,盘活存量资产,改善融资压力,助力企业实现快速扩张。

 

  (3)创新商业模式

  从上下游产业一体化角度出发,因地制宜设计集中化大型数据中心商业模式。一是增量配电网运营商直供电,集中化大型数据中心投资商可以与增量配电网运营商合作,降低投资运营成本。二是由增量配电网运营商负责集中化大型数据中心园区10~110KV 变电站的建设及后续维护。三是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服务,集中化大型数据中心通过充分利用能源供应站供冷资源,优化集中化大型 IDC 用能方案,通过与综合能源服务商合作,增加价值创造。四是第三方合建模式和提供电力辅助服务模式,对于 IDC 机房内的机电项目(如变压器、油机、不间断电源、高压直流、空调末端、机架等)可寻求第三方合建。

 

                       --本文摘选自云数委-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云数据专委会

2023-02-16 18:26
数据中心的困与路:不仅有眼前的限电还有绿电和远方
 

9月下旬至今,“限电潮”影响全国多个省份与行业,多家上市公司发布限电限产相关公告。IDC圈了解到,部分地区限电令仍在持续,有企业EDC和第三方IDC也在波及之列。

由于用电量大,社会普遍将数据中心定义为高耗能产业。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因用电、用水指标不足,几年前就已出台对数据中心能耗限制的政策,多以PUE值为衡量指标。

拉闸限电持续时间尚未可知,IDC能耗限制收紧却已成定局。考虑到“能耗双控”和“双碳”政策背景,数据中心面临的这一情况将长远存在,限制也将愈来愈严。

 

  从政策看IDC监管:更细更难更严


  如果简化来看,曾经IDC企业面临的监管像入门标尺,只看“身高(PUE值)体重(选址)”,且仅在北上广深存在。现在IDC企业面临的则是一场全面体检,门槛更高、体检项更细、不达标就淘汰。

  去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各类数据中心相关政策,是最好例证。

  范围更广

  如今能源供需偏紧,上半年能耗强度降低未达标的省(区)达19个。为控制能耗,多省除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产业,还将能耗较大的新兴产业也纳入监管之列。

  限制数据中心能耗恰如“王谢堂前燕”,从北上广深飞入其他省份:

  山东提出自2020年起,新建数据中心PUE值原则上不高于1.3。

  山西表示,到2025年,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PUE降到1.3以下。

  广西 发展目标为,新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设计PUE值达到1.4以下。

  云南将发展目 标定为: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年综合运行 PUE 达 1.3 以下,新建中小型数据中心(含边缘数据中心)年综合运 行 PUE 不高于 1.5。

  要求更细 获批更难

  在北上广深地区,相关政策则更加细化,不仅仅局限于PUE值,数据中心项目获得用能指标更难。

  北京将全市及河北省划分出四大区域,根据使用场景对数据中心做详细分类,如存储类数据中心,计算型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商用型或混用型云数据中心等等。各区域的准入要求细化到数据中心规模、PUE、WUE、单机架功率、税收指标等。

  上海,在空间上将数据中心建设选址分为三个区域,功能上偏重支持对城市战略发展目标、重点行业支撑的数据中心,对机架规模、设备上架率、PUE、CPUE、平均机架运行功率、等关键指标给出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对拟建数据中心采取按批申报制,对项目建设和投资进度亦有限制,曾要求项目获批15个月内建设并交付使用。

   广州和深圳所在的广东省,数据中心审批难度更甚于北京上海。广东省能源局在今年4月要求: 2021-2022年,原则上全省不再新增数据中心机柜;2023-2025年,在上架率达70%和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完成的前提下,再考虑支持新建及扩建数据中心项目节能审查。

  北上广深的数据中心政策,一贯有风向标的作用,就像当前各省限制PUE。这样看来,细化区域、功能、指标之举,部分省份未来或也将跟进,值得IDC企业持续关注。

  运营监察更严

  如何知道数据中心是否满足多项指标?节能监察发挥作用。

  此前,相关部门对数据中心的监管多集中在审批阶段,如今运营中的能耗监管也正日益加强。北京市发改委在今年年初对11家单位PUE超过1.4的数据中心下达《节能监察建议书》。广州市节能中心对46家年耗电量超5000万千瓦时的数据中心进行节能监察。

 



  节能监察建议书

 

  用能在线监测也正在被相关单位采用,监测更具实时性,对数据中心能源消耗情况掌握更彻底。

  目前 “上海市数据中心在线能源审计平台”已经覆盖上海全市互联网数据中心。上海市经信委表示,下一步将开展常态化百余数据中心能源利用状况月报统计管理。就在10月13日,北京发改委要求,2021年底前包括数据中心企业在内的26家重点用能单位,将实时监测数据接入“北京市节能监测服务平台”

  不合格怎么办?对老旧数据中心的改造和淘汰已被多地提上日程。

  中国信通院产业规划研究所大数据与数字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唐炜建议,IDC企业不要仅盯着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应取而代之以多层次、多梯次的建设内容,如积极参与到到老旧数据中心改造工作中,未来才有可能获得更大效益。

 

  顺应政策引导 IDC企业如何破解困局


  面对上述政策环境,IDC企业如何顺应政策引导,在监管中求发展,是行业当前的共 同思考,大到行业巨头,小到区域型数据中心,均有相应举措。

  IDC圈总结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资源 提前布局

  诸多政策表明,北上广深市场增长空间受限,其他地区能耗限制政策收紧,能耗指标获取难度也正在增加。对IDC企业来说,在一线市场周边以及拥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有必要早做准备。

  前者如北京周边的环京地区,承接大量外溢的市场需求,多家头部企业企业通过收购IDC企业股权的方式,快速涉足该区域市场。《2020-2021年北京及周边地区IDC市场研究报告》预测,未来3年,北京地区80%以上的新增机柜资源将集中在北京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环京的廊坊市、张家口市以及天津市武清区等地。

  后者如成渝和华中地区,区域企业和头部企业纷纷在此落地项目。科智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成渝地区IDC业务市场规模为37.8亿元,是目前中国 IDC 产业发展区域之一。预计到2022年,成渝地区IDC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72.4亿元,成长接近2020年的一倍。

  二、关注功能 赋能城市运营与重点产业

  虽然能耗政策收紧,实际上,一线城市对数据中心并非绝对排斥,反而日益倚重。

  万国数据高级副总裁陈江平在IDCC2021上海站的演讲中也揭示了这一点,数据中心与城市发展正呈现出强耦合的共生关系: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数字大脑”是数字城市建设、智慧城市运营的“指挥官”,“数据中心”则作为“数字大脑”稳定可靠运行的物质基础、关键设施;
  在云计算等城市数字产业发展中,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底座,发挥重要协同作用。2020年,北京、上海和广东省的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55.9%、55.1%、47.2%。数据中心以占社会总能耗5%以下的能源消耗,支撑了约50%的经济增长;
  近年来在疫情和自然灾害洗礼下,由于对金融、医疗等行业的支撑作用,数据中心正成为新民生基础设施,面临高可用高安全的要求;


 



万国数据高级副总裁陈江平

  因此,IDC企业未来可从城市发展维度出发,对数据中心功能和应用场景进行思考和再定义,或将拥有新的切入点。

  三、全生命周期 精细化节能

  据测算,在数据中心全部能源消耗量中,由终端用户控制的服务器等IT设备能耗占比70%~80%,由数据中心控制的暖通空调系统能耗占比15%-25%、电力传输占比5%-10%、其他部分占比小于1%。

  因此,暖通和电力传输可以作为降低能耗的主要着力点。目前,IDC企业在这两部分多采用孤立的产品和节能措施,每每收效较少。

  陈江平在演讲中介绍了另一种思路:将数据中心降耗理念贯穿到全生命周期,采用新技术、强运营手段,持续实现能效提升。

  简单来说,在设计阶段引入多种智能设计,实现全生命周期预测并最小化碳足迹,如采用液冷系统代替传统空调制冷系统,提高热传递性能;在运营阶段,利用自建的智能化指标平台,如人工智能控制操作系统、智能监管系统,迅速地发现传统方法不能发现的优化点,判断分析出数据中心进一步提升能效、降低PUE的空间,实现运营能效优。

  全生命周期节能效果如何?

  据悉,目前万国数据数据中心均值PUE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7%~22%。其中,华北区域PUE达1.22,华东区域达1.25,华南区域达1.29。以华东地区为例,万国数据今年较行业均值预计节省2亿度用电量,碳排放量减少16万吨。

 

  绿电+碳抵消 IDC迈向碳中和


  风物长宜放眼量。

  当前政策下,数据中心PUE降低只是节能减排,如何响应国家“碳中和”长远战略目标,实现零碳数据中心?

  部分IDC企业正转变思路,由用能侧转到能源侧,探索零碳路径。

  使用绿电

  对于数据中心来说,95%以上碳排放为间接排放——用能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中心改变能源结构,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电水电,可以减去这部分碳排放。

  在使用绿电上,位于乌兰察布、云贵等可再生能源充沛地区的数据中具有先天优势,其他地区数据中心难度较大。目前,万国数据有5座数据中心的月度绿电使用比例超过95%,其中3座位于上海,充分说明一线城市数据中心大比例使用绿电并非不可能。

  据IDC圈了解,这得益于该公司一直行双碳发展战略,近年来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不含市电固有)整体使用比例,从2019年低于10%提高至2020年超过20%,预计2021年达到30%。

  碳抵消

  即使完全使用绿电,数据中心仍有5%的直接碳排放,这部分需要进行碳抵消。

  IDC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绿证、碳排放配额等直接方式,也可以安装光伏发电或进行余热回收利用,进行能源的生产或“再传递”,实现碳抵消。

  对于数据中心这一能耗大户来说,碳抵消是否真能减少碳排?

  以陈江平介绍的万国数据两座数据中心为例,其中一座在建筑南立面打造太阳能墙,电力自发自用,每年可减少市政用电约12万千万时,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吨;另一座对数据中心预热回收利用,折合一年节约620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00吨。

  这样看来,可再生能源+碳抵消,数据中心未来方能实现真正的碳中和。

  


综上所述,“零碳”数据中心无法一蹴而就,短时间内,数据中心仍面临节能降耗压力,企业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家“碳中和”目标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业内如万国数据等企业的不断探索创新,数据中心行业一定会向着低碳、零碳的方向,坚定前进。


  -End-

  
2021-10-21 17:09
2021 年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新冠病毒全球肆虐,仿佛一夜之间我们的世界从线下转移至线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更加依靠网络技术,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这已然成为疫情之下的新常态。数据中心及围绕数据中心的信息生态系统将成为继水、电、气之后的第四大民生类基建,并承担期待与责任。这是全球关键数字基础设施及连续性解决方案提供商维谛技术(Vertiv,NYSE:VRT)的专家,对2021年数据中心发展趋势的研判之一。



  

 

  数据中心一直都坚持高可用性标准,但随着数据中心转向民生类基建,可用性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随着关键应用覆盖至乡村及偏远地区,服务更广大的人群,对网络可用性的高要求也延伸至乡村及偏远地区。这意味着数据中心要承担更大的压力,维持网络的连接性,甚至是网络边缘的连接性。

  第二, 可用性与连接性之间的区别将被消除,在日益分布式的混合网络内确保连接性的能力,将成为数据中心运营的指标要求之一,类似于衡量数据中心在线时间的传统指标。维谛技术的专家对数据中心行业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了2021年我们还需要关注的几大趋势,分别是:

 



 

数字化进程加速推进

  

 

  新冠疫情对于支持新的居家办公模式的网络运维人员及相关IT生态系统都将带来深远的影响。维谛技术的专家预测,受疫情驱动,各地对IT基础设施进行的投资今后还将持续并进一步扩大,以确保更稳定、更可靠、更高效的远程办公能力。有效的远程可视化管理对于居家办公模式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在客户服务领域,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远程服务,以尽可能地减少客户对现场服务的需求,这些业务举措在疫情结束之后,也将长期实施下去。随着疫情持续至2021年,在疫情爆发早期各国所采取的防疫措施今后也将继续实施。防疫措施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变化调整,并不仅是企业短期采取的迂回方案,而是永久性的调整。最终,现场面对面的业务往来与远程的业务往来之间的比例关系将会发生改变,因为客户会尽可能地减少实地的见面互动。因此连接性、远程监控、数据分析,乃至人工智能的重要性都会有大幅提升,用以协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要求大部分企业需转变思维模式,” Gartner 研究部副总裁John-David Lovelock在最近的一份声明中指出。“我们不可能再跳回到过去的模式,我们需要面向未来的业务重启。”

大型数据中心的运营能力下沉边缘计算

  

  目前边缘计算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同时其业务也日益复杂。从功能角度来看,边缘计算是数据中心业务的延伸,而并非过去的小型IT机房的概念。因为成本和业务的复杂性,数据中心行业的最佳运行实践尚无法在边缘计算的空间内实施,但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维谛技术专家预测,未来Hyperscale及企业级数据中心将持续关注运营能力下沉边缘计算站点。这包括:更强大的智能及控制能力、更加重视可用性及热管理,更多关注各系统的能效表现。

5G的讨论转向能耗和效率

  

  在5G规划及发布初期,关于5G的讨论都集中在5G技术带来的终极福利——带宽的增加和时延的降低——以及它所能实现的各种应用。但随着2021年多个国家开始部署5G,随着早前一批采用5G的国家开始推动部署的宽度和规模,讨论的重点开始转向5G技术所带来的能耗显著升高,以及更高效、更有效部署5G技术的战略。为了充分实现5G的技术预期,需要部署密集化的网络,从而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对能耗的需求——预计比4G增加3.5倍。因此未来一年,各方会更聚焦于通过探索更高效的产品和业务实践,来有效管控能耗的显著升高。

可持续发展成为核心主题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更为庞大的主题,5G也涉及其中。未来数据中心大量增长的趋势还将延续,甚至会加速增长,特别是在Hyperscale领域,因此云计算和托管型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都要面对越来越多的针对用电用水的检查监管。目前气候变化的讨论声势不断壮大,以及美国乃至全球政策风向的变化,都只会进一步加剧对数据中心行业的关注度,毕竟数据中心行业已经占到全球能耗的1%。因此未来一年会有一波创新浪潮,针对的就是优化整个数据中心的能效表现。由此给数据中心运营者带来的利好不言而喻:从成本的降低,到合规性(包含现有及未来法规),再到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运动中树立领导地位的优质企业形象。行业各方都在积极寻求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特别是热管理领域的重要创新成果。

 
2020-12-21 00:15
物联网兴起,一文带你理清雾计算、云计算及边缘计算的异同
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大量的数据积淀,而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毫无疑问会继续加速这一趋势。同时,为了应对万物互联时代中必不可少的算力问题,各类型的计算设备和理念层出不穷,从集中到分散不一而足。为此,本文特地选取目前日趋火热的一种计算结构——“雾计算”,并将其与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来做对比,以此简单概括出几种计算理念的异同,并剖析这几项技术对物联网的发展有何意义。  “雾”与“云”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雾计算是指一种去中心化的计算结构,是使用最终用户终端设备或连接最终用户设备的边缘设备,以分散式协作架构进行数据存储(相较于将数据集中存储在云端数据中心),或进行分散式网络封包传输通信(相较于通过互联网骨干路由),或相关分散式控制或管理。  2011年,为了应对大量物联网设备和大数据量的实时低延迟应用,出现了用雾计算扩展云计算的需求,“雾计算”这一词也由JonathanBar-MagenNumhauser教授在那一年定义。2014年,思科公司在CiscoLive2014首度提出这个概念。  2015年11月19日,思科系统、ARM控股、戴尔、英特尔、微软和普林斯顿大学成立了OpenFog联盟,以促进雾计算领域的利益和发展。  而谈到雾计算,大众毫不例外的都会将其与云计算进行比较。简单来说,云计算和雾计算都为终端用户提供存储、应用和数据。但是,雾计算与云计算的最大区别在于与边缘的距离。在雾计算的理论模型中,雾计算节点在物理和功能上介于边缘节点和集中式云之间,雾计算更接近终端用户,地域分布更广,也比云计算更节能。  雾计算、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关系  其中,雾计算的优势之一是让许多用户同时连接到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它提供了与云计算解决方案相同的网络和服务,但增加了分散网络的安全性。  具体来看,云计算是指使用托管在互联网上的远程服务器网络来存储、管理和处理数据,而不是使用本地服务器或个人计算机。  云计算平台提供了在一个可扩展的系统上,用户之间共享和混用硬件设备,本质上是让用户拥有了从异地存储和恢复数据的能力。  当智能手机关联上云计算后,原本手机因存储空间不足而需要放弃掉的应用和服务数据都可以从云端传输过来并反过来再传输到云端,以提供我们所需的服务。当然,这其中对云计算技术考验就是“带宽”。     相比之下,雾计算的主导地位将由更接近数据源(用户设备)的数据收集需求所驱动。雾联网由控制平面(Controlplane)和数据平面(Dataplane)组成,在数据平面上,雾计算使计算服务驻留在网络边缘,而不是数据中心的服务器。  由此,雾计算的使用涉及到一个复杂的边缘设备互连的过程。边缘设备包括传感器、存储系统和网络基础设施,它们共同工作以捕获和分发数据。  与云计算相比,雾计算强调接近最终用户和客户目标(如运营成本、安全策略、资源利用)、密集的地理分布和上下文感知(对于涉及计算和物联网资源的内容)、降低延迟和节省主干带宽以实现更好的服务质量(QoS)以及边缘分析/流挖掘,从而实现卓越的用户体验和故障情况下的冗余,同时它还能够用于辅助生活场景。  与过去相比,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被加入到网络中,海量的设备除了对无线数据传输提出了要求,也对数据的安全性和本地处理数据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而雾计算的灵活性及其从集中式云和网络边缘设备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使其成为物联网时代解决信息过载的有用的方法之一。包括智能手机、可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联网车辆和AR/VR类产品都需要雾计算的支持。     不过,需要清楚的一点是,雾计算是一种中间水平的计算能力,它不是云计算的替代,而是作为云计算的补充。  雾计算和边缘计算   谈罢雾计算和云计算,还有一个概念需要解释,那就是边缘计算。因为概念的相似性,二者经常被搞混,但严格来说,边缘计算基本上是雾计算的一个子集,它指的是在数据出现的地方附近进行处理。  但雾计算除了上述内容,还包括让数据可以被更有效地处理,减少网络延迟和流量,支持骨干网带宽的节省,以达到更好的服务质量。  概括来说,雾计算可以被理解为从数据产生的地方到数据存储的地方进行处理的方式。边缘计算仅指靠近数据产生地的处理。雾计算涵盖了边缘计算和将数据从边缘传输到终端所需的网络连接。  通过边缘计算,物联网设备与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等设备相连。自动化控制器执行数据处理、通信和其他任务。通过雾计算,数据从端点传输到网关。然后,数据被转移到源头进行处理和返回传输。地理分布式基础设施与云服务保持一致,以延迟实现数据分析。  IDC估计,在2020年,边缘设备会产生全球10%的数据。到2025年底,全球约有45%的数据将被转移到更接近网络边缘的地方。雾计算号称是未来几年唯一能够应对人工智能、5G和物联网场景下数据爆炸的技术。     雾计算和边缘计算使企业能够更有效地使用带宽,同时增强安全性,解决隐私问题。由于雾计算节点可以安装在任何有网络连接的地方,雾计算在工业物联网应用中越来越受欢迎。  雾计算的优势  当一个设备或应用产生或收集大量信息时,数据存储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昂贵。在处理这些数据时,网络带宽也变得昂贵,需要大型数据中心来存储和共享信息。  以智慧城市为例。数据中心不是为了处理智慧城市应用的需求而建造的,但智慧城市中的水务、医院、执法、交通和应急管理应用需要数据和技术来提供信息和服务,以支持其运营。  随着城市中所有物联网设备传输、存储和访问的数据量不断增加,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来处理这一数据量。  雾计算作为一种替代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出现了。雾计算收集和分配计算、存储和网络连接的资源和服务。它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大限度地降低了空间和时间的复杂性以及发挥了这些数据的效用和性能。  在处理大量数据、网络交易和快速处理的应用案例中,使用雾计算的好处包括实时、混合和自主的数据中心,可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性。此外,雾计算可以帮助确保系统保持可用和优化,而无需在电源、数据中心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进行投资。  雾计算通过将计算资源集中在多个节点上,降低了管理成本。雾节点的位置是根据其可用性、效率和使用情况来选择的。此外,它还减少了企业数据中心的负载和数据流量。  从根本上说,雾计算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可以在需要的地方处理数据。对于一些应用来说,数据处理应该尽可能快,例如在制造业中,联网的机器应该尽快对事故做出反应。     雾计算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简单的方法,让企业实时了解客户或员工的情况。随着雾计算的实施,企业可望借助物联网技术抓住新的机遇,增加利润。不仅如此,这项技术还有可能为政府甚至个人用户节省大量资金。  总结  在物联网应用中,雾计算、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将相互配合,不断推动其向大众生活的渗透。云计算通过弹性计算基础架构分发计算工作负载,实现云端数据的实时处理。雾计算和边缘计算则对网络边缘的计算资源进行访问、分析,然后发回网络边缘。这样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不难看出,物联网雾计算市场未来将成为云计算市场的主要贡献力量。  原创|Harlan  文中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2020-11-22 23:14